面对面访谈 | 存量业务充分放权,增量业务加大投入

2018-10-17

今年3月,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撰写万字长文《科学至上》,提出中化要全面转型为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。

化工事业部是中化科技创新的先锋军团,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?如何激发科研人才的活力与热情?

化工事业部分管研发与战略的副总裁陈宝树近日走到镜头前,与广大员工面对面,就事业部科研水平和人才机制,点评现状、指出问题、并畅谈事业部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。

《面对面》栏目第二集:宝树谈创新

(以下文字根据事业部官微对陈宝树的采访录音原文整理,略有删减)

 

1、请您结合个人工作经历,评估一下化工事业部的研发能力?

加入中化前,我在一家外国化工企业工作了18年,在美国生活了17年,德国5年,对美国和德国的研发体系比较熟悉。加入中化国际后我负责研发。我认为中化国际的研发能力还可以,我们不要妄自菲薄,有几块领域做得还是不错的。但是跟大型国际领先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。

今年3月17日,宁总提出了“科学至上”,后面加入“知行合一”,提得非常及时。4月份集团又组织了高层研讨,具体探讨其内涵,宁总提出了创新三角,即“创新主体、创新方式、创新文化”。研讨会上张伟总裁也提出四位一体的创新方式,提出要“换一种活法”,要以科学至上为核心价值观,打造科技领先的创新型平台公司。当时会上集团也定了目标,即4个“1000”:未来三年科技投入1000亿人民币,招1000名科技人才,实现1000亿新产品销售,有1000个新专利或著作。

五大事业部,化工事业部是主要的承担者,我们认领了“500亿的投入,招聘400名科技人员,实现600亿新产品销售,实现500个新专利”的任务。

这个任务很重,下一步我们怎么做?

我们要进行“深改”,把现在的业务分为存量和增量业务。从战略到科研,做了聚焦,从精细化工很大的范畴聚焦到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命科学产业。战略聚焦了,接下来我们的科技也要聚焦。我们要重点聚焦在增量业务上,多投入,对存量业务放权,让现有业务在第一线充分发挥作用。我们存量业务的科研能力还可以,但增量很薄弱,没有基础,在这块要加大投入。

2017年5月,中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揭牌

 

2、我们与领先的跨国化工企业相比,在科研机制体制上有哪些不足?

外企在科技管理上,可以分成两类,一种是中央管理式,另一种是由下面的BU 管理科技。现在很多公司采取两者合一的方式,即两级管理架构,既有总部,又有BU。我来了以后,采取两级研发管理架构,但不得不说,对存量业务,两级研发架构管理还是不太容易。

对存量业务,充分放权;对增量业务,我们的研发比较薄弱,要管,要做得比较实。总部直管的模式比较容易执行战略。我们现在遇到选项目的问题,到底要做什么研发项目,往哪方面做?有时候会出现科学家按照自己的想象,读读文献,哪方面比较热,他有兴趣,就做这方面的研发,立项的时候评委对这方面不懂或者把关不严,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这些项目上面了,能力上也没有提高。现在确实有这样的问题。所以我们对新增业务一定要严把关,“闸门式管理”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。

位于张江的中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

 

3、目前,我们在科技研发领域还存在哪些问题?

我们现在的科技投入很大,但这要看怎么算,怎么对标。去年我们的科研投入10亿人民币,占产业收入的5%,今年预计投入12亿。听上去不少,但是占整个业务销售额的话,比例很小,其实投入很少;第二,新产品销售额是评价科技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,我们算出来达 23%-25%,与国际20%的水平对标已经很高了,但是我们的新产品很多是技改的、工艺流程改进得来的,这样出来的产品也算新产品,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不是全新产品,全新产品其实没有这么高;第三,对于专利,我们的重视程度也不够。

 

4、面对以上问题,在这次深改中,科研领域的改革工作思路、重点举措有哪些?

从上面提到的三个KPI看,我们还是存在很多问题。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?

从战略上要进一步聚焦。搞几大平台,如新材料、锂电池、膜材料等,聚焦后下一步投入可以进一步加大。投入加大后,我们的新产品销售额会很快上升。

深改,5个小组,9大举措。至于深改,包含很多内容,深改工作开展后,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,红生总亲自担任组长,我担任副组长,有5个工作小组,分别是创新战略工作组、创新科研工作组、创新人才工作组、评价体系工作组、党建和创新文化组。前阵子我们已经公布了9大举措,核心点还是战略上进一步聚焦,分成存量、增量业务,总部职能部门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增量业务上,不要老花时间管存量业务,所以这一块要改。锂电池也好膜也好,ABS也好,很多职能部门都投入进去了,很多人都有成就感。当然我们对新项目也有奖励、激励政策,事业部拿出5000万用于奖励重大项目,集团也配套了5000万,这样大家的干劲也来了。年底一评,哪个项目做得好,有激励,这是我们深改奖励、激励的一部分。

体系建设上,我们还是两级研发架构,但现在进一步聚焦,围绕我们关注的方向做平台。如张江有研发中心,我们要把研究院打造出几个平台出来。围绕PC,这是很好的材料,我们要打造一个平台;膜材料要打造平台,锂电有专门的研究院;我们要搞催化剂平台,这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平台,还要打造新项目孵化平台。

科技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

膜项目就是这样做的,科研人员在张江把这个项目做成了,现在我们成立了BU,我们要在宁波建膜材料研究院。两级研发架构不单单是我们自己要研发,同时要联合外部的大学、研究院、公司等共同搞研发。我们要有院士工作站,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等,在这块加大力度,加大投资。

考核激励上,我们已经出台了好多政策,作为央企我们的政策已经很多,走得相对靠前,比较市场化,应该对自己有信心。

 

5、目前公司的几个战略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如何?

今年我们做了好多事情,前期有锂电池材料、芳纶项目都已获批,现在锂电、膜材料项目也已通过党委会,现在谈判进展都不错,锂电池的建设已经开始。

位于仪征的芳纶工厂

膜项目,我们在宁波象山投资35亿建项目基地,现在地已经选好了,前期是RO膜,后期还要做五、六种膜。同时我们要在象山配套一个膜的研究院,我们要招大量的人,希望总部职能部门的人多下去,希望人才下基层,这是一个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。

2017年在专业展会上展示的脱气膜产品

同时,我们在总部建立了新能源研究院,已经招到了研究院院长。我们要跟天津大学做联合研究院。同时,根据刘总要求,我们要在日本布局一个新能源研究院,也会加入膜、新材料。日本有很多的专家人才,在日本成本会低一些,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,以后欧洲,美国也会尽快布局。

张江的科技创新中心,我们计划要达到200人的规模。从去年5月揭牌后,我们的科技公司建设还是不错的。主要的深改方向,在立项上要改革,要围绕战略做平台。

我们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。现在已经有2个联合实验室,一个是与康宁的反应器应用认证联合实验室,一个是与日本DIC株式会社建的中化-DIC跨相膜联合实验室,以后这种实验室会做得更多。现在院士工作站也签了一个,在项目上要多与外部合作。我们也要协助BU,与他们多加强合作。

2018年3月19日,中化康宁反应器应用认证实验室揭牌

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,需要人才。很高兴宁总提出“科学至上”核心价值理念,让我们在科研上可以多招人。今年我们的创新激励有一个亿,接下来每年5000万,3年就有2个亿的创新激励,这包括项目奖,也包括对特殊人才破例的高工资。支持力度很大,我们要尽快把人才队伍建立起来。

2018年8月28日,中化-DIC跨相膜联合实验室揭牌

 

6、接下来这个问题是化工事业部员工发给官微的问题,希望我们也能问问:建议定期举办开放性的创新对话平台与活动,并扩大参与范围。现在这方面的创新对话平台有哪些?是怎么运行的?

创新对话平台是有的,原先创新工坊由红生总发起,有创新周末的活动,现在由我负责,我们成立了瞻元公司,鼓励员工创新创业。现在由创新工坊管理瞻元,瞻元在投资项目,目的就是让员工提出想法出去创业,我们给予支持。

但是我们把所有单位走访了一遍,做了宣讲,发现与以前的想法不一样。大概有两种可能,一是想法比较难,或想法不成熟,很难实现;二是想创业,但公司要求离职出去创业,很多员工不想离职,但根据国资委的要求又不允许在职创业,这就造成伪命题。

从机制上看,公司的设置都不错,唯一现在不能突破的是员工持股。国资委搞“双百”行动,我们是试点单位之一,希望在行动中能有所突破。希望员工有足够的勇气敢出去创业,年轻人摔个跟头也没关系,如果创业不成功也可以回来。创新周末我们还会搞,如有必要,肯定要做,而且还会做得更多。

 

7、最后一个也是员工提问,问得很细:一个农化产品,从研发端到走向市场,一般需要多久的时间?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缩短这个过程?

农药的研制,是很长的,农药的研发和人药研发有点类似,很多大的制药企业,从开始10000个想法,到1个产品投入市场,要十年的时间,风险、投资都很大,时间也很长。

农药也一样,我们的“9625”农药产品花了15年时间,从沈阳院到农研公司,经过好多认证,环境评估,对鸟虫等伤害方面的评估,很不容易。但是大家都关注怎么能缩短这个过程让产业化更快些,让效益更高些?

农药研发实验室

科研是有一定规律的,但还是有些可以做,比如严格遵循闸门式管理,要遵守市场导向,做研发项目立项时要充分论证,选项目要选市场规模大、需求高、市场增长快、科技含量高的项目,做研发也好,投资并购也好,都要遵循这一原则。有好的想法要充分论证过一道道闸口。要尊重规律,让专家们都参与,让研产销人员从早期就要加入,这样才能保证成功率更高些。早期把不成功的项目砍掉,其实是省钱的,集中精力去做更有希望成功的项目,这就是闸门式管理的内涵,通过这种方式联合攻关能提高产业化的几率、速度。